小海报,大应用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培训现场都会使用上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海报。这些海报仅仅是花里胡哨的噱头吗?

 

  还是潜藏着某些原理呢?

 

  哪些内容推荐制作成海报呢?

 

  如何简易地制作属于自己的海报呢?

 

  如何利用海报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其实,小小一张海报,在培训中是可以发挥出大大的效用的。

 

  首先,海报的使用符合了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中有一条:成人是长着大人身躯的小孩,成人也好奇且喜欢有趣的内容。当学员们走进一间张贴着丰富海报的培训课室,首先他的好奇心会被激发,会去浏览海报的内容;在激发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学员提前了解课程信息,降低了学员走进培训课堂最初始的陌生感觉。

 

  其次,海报的使用匹配了不同学习者的喜好。

 

  从VAK学习偏好理论来看,学习者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Visual视觉型,Auditory听觉型以及Kinesthetic触觉型,所以课堂中讲师需要调动各种资源,来为不同偏好的学习者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体验。其中,海报就很好地符合Visual视觉型学习者的偏好;并且,海报使用过程中可以邀请学员走动起来进行书写或张贴,也符合了Kinesthetic触觉型学习者的偏好。

 

  最后,海报帮助学员记忆课程核心信息。

 

  有一个数据显示:学员的学习速度是讲师讲课速度的3-7倍。那么意味着学员有(YI)时(DING)会开小差。此时,海报成为了填补学员注意力的很好内容;学员对海报的关注也帮助他们记住了海报上的核心信息。

 

  笔者曾做过一项试验:在1天课程进行至一半时,将学员全部带到教室外面,邀请学员回忆出教室墙壁上所张贴的8张海报内容(其中一半海报内容是讲师还未讲到的)。神奇的是,学员们成功地复原了全部8张海报的画面(包含未教授的内容)。可见学员即使未完全了解海报的内容,但也已经把海报所呈现的画面写入了大脑记忆中。

 

  那么,哪些内容合适做成海报?如何制做成海报并使用呢?

 

  可以考虑以下两大类信息:

 

  一、课程中的关键信息:目的是帮助学员理解和记忆。

 

  例如- 课程的内容框架;

 

  - 学习课程或项目的旅程图;

 

  - 课程的模块小结内容;

 

  - 课程核心模型或工具等等。

 

  使用时可以将核心模型或工具的框架展示出来,但将框架内的文字内容留空白或者用便签纸张贴盖住;待讲解时再进行提问互动或者呈现答案。因为留白本身就会激发学员好奇心和思考,而揭晓答案时又可以帮助强化记忆。

 

  课程结束前还可利用海报进行“漫游挂图”活动,来帮助学员重温关键内容。具体操作是:邀请同学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顺时针方向逐一访问每张海报,如同在画廊内参观一样;在每张海报前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 / “仍有疑惑的内容“(相互答疑) / “计划如何应用”(可选项)。 一轮漫游下来,学员重新对内容进行回顾和加深,也从其他学员身上相互刺激学习。

 

  举例:某课程的内容框架

 

 

  举例:某课程的工具框架(内容留白)

 

 

 

  举例:邀请学员思考“为了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哪些角色(LM上级经理/ Participant学员/在哪Trainer讲师)在哪个阶段(培训前/中/后)的重要性最高,从1-9排序。“

 

  (内容留白,现场互动填入答案)

 

  

 

 

  二、整个课程过程中均需要学员关注的信息:讲师的PPT页面会被翻页,讲师口述的内容也不会经常重复,但是海报作为辅助工具会全程呈现,供学员在必要时查看。

 

  例如- 跟学员相关的信息,像学员自我介绍或课前调研结果;

 

  - 全程讨论互动的规则共识;

 

  - 某些参考信息例如沙盘活动中的背景介绍;

 

  - 活动流程和指引等等。

 

  举例:某工作坊的目标。使参与者在一天工作坊全程保持关注;且当讨论内容发生偏离时,可以引导关注点回归。

 

 

  举例:活动原则。在活动初期共创后记录下来,张贴在现场提醒大家全程遵守。

 

 

 

  作为课程的辅助工具,小小海报可以发挥着大大效果。

 

  作为讲师/培训管理者,我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拓展它的用途和可能性。

 

  现在,思考你的第一张专属海报,开始吧!

上一篇:激发你的潜能,从了解你的潜能优势开始 下一篇:实战篇 | 组织经验萃取下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