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升工作效率?早看早受益

      现如今,阅读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常态,习惯带着生活实践在书里探寻自己的疑难困惑。近期阅读了《高效忍者:压力小、效率高、不糟心的工作艺术》这本书,作者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创办了Think Productive个人效率培训组织,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设有分部,是一名高效培训师和社会企业家。

 

  简单说,这是一本关于工作效率提升的书籍,对于职场人士的自我管理与工作效能优化方面,有一定的场景指导价值,书里分门别类讲述了一些操作方法论。

 

  接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阅读收获。

 

  一、我所捕捉到的实用内容要点

 

  ①高效工作,先修炼好八大忍者式思维

 

  个人觉得,这是从工作思维层面提出八个优化点。当每一点都能做到时,相信工作必定卓越,高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结合实际工作,说说我所理解的八大忍者式思维:

 

  身心禅定

 

  做一个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职场人,自然会各种焦虑。戒除无关繁杂的事项,保持坚定去做好一类事情,如此循环才是正道。

 

  冷静果断

 

  学会管理自己的工作情绪,遇事不慌见人不怕,一点点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

 

  善用武器

 

  学会借力使力,需要帮助要善于寻求资源,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工具,别总是一个人闷声不吭,自己埋头苦干,最后徒劳无功费时费力。

 

  神秘莫测

 

  在工作中,要形成自己的人设。

 

  别总是嬉皮笑脸,也别总是愁眉苦脸。要有自己的个性定位,学会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神秘感”,这是一种个人的能量与气场。不信去看看公司里,多数领导人都似乎有那么一点神秘莫测。

 

  另辟蹊径&机敏灵活

 

  不要一根筋,凡事学会转个弯。

 

  遇到棘手的人或事,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试试看,实在不行,再做其他安排,总有一条方法是可行的,别做无谓的纠结。

 

  自我审视

 

  要养成工作反思与计划的良好习惯,未经审视的工作,不值得开展。

 

  有备无患

 

  工作提案,至少多做一份备选方案,问什么答什么并不能在工作中得到提升,相反只会让为自己的职场印象减分。

 

 

 

  ②促进工作动力的好习惯

 

  很多事情迟迟没有开展,要么是没有动力,要么是阻力太大。

 

  书中就动力方面的促进,提出了一些习惯建议,有三点个人更有感触,值得参考借鉴:

 

  A.先做最难的“大石头”

 

  每天早上到办公室坐下来后,自己都会核对下今天的工作重点内容。

 

  有时为了偷懒,喜欢先挑选简单的事情开始做,结果是忙了大半天,发现最重要的那件事都没有开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反之,某一天自己先去做最难的“大石头”,或许会有点吃力,但是完成后自己会很有成就感,这一天感觉特别有意义。

 

  B.借助纸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效工作多用纸笔好上手。

 

  职场中每天都接收到各类不同的信息碎片,上一秒还印象深刻,下一秒就可能全然忘记。与其后面花费更大时间精力去回想,不如在源头就把它记下来。

 

  一支笔一张纸,就足以。

 

  例如,自己的办公桌上布置。笔记本电脑下方始终放着一张空白的A4白纸和三色圆珠笔,但凡接到重要工作任务或新的灵感想法,我就会第一时间在这个白纸上进行记录。

 

  一天下来,从这张纸上就可以反映出自身的实际问题与灵感轨迹,也有利于后期工作的持续推进。

 

  

 

  C.重在开始

 

  一件事情没有结果并非真的很难,更大的可能是你迟迟没有行动。

 

  很多人总是喜欢自己吓唬自己,放轻松些。如果你真的想去做某件事,先去做,行动后你会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艰难。

 

  书中还提到一个两分钟法则:即当你觉得任何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或推进的事情,都应该立即处理,不应该添加到行动清单里。

 

  先完成,再完美。

 

  ③工作想要高效,核心在于个人的注意力管理

 

  如何在忙碌中不受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更多价值输出?书中讲了四点原则:

 

  a.根据注意力水平安排工作

 

  b.保护注意力不被打扰

 

  c.通过提高大脑效能,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

 

  d.挖掘新的“注意力资源”

 

  注意力影响我们工作执行的效率,从上述四点可以着手改善与优化。

 

  二、部分内容亮点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托马斯.爱迪生说:“所有工作的目标都是产出产品或有所成就,有时你看似在做,却并没有做。”很多时候的忙碌,未必等于实干,自然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工作场景】如何有效开会? 方法:424注意力法则

 

  相信很多公司开会都是一个老大难,一堆人坐在一起,东说西聊半天,开完后问题似乎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没有抓住重点。

 

  书里分享了一个424法则,会议管理得抓注意力。

 

  对于所有的与会人员,40%的注意力要放在会前准备,20%的注意力放在会上,40%的注意力放在处理后续事务。

 

  在不同阶段,充分做好该做的事情,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才能有的放矢。

 

  【工作场景】总是接到临时工作任务? 方法:选择性忽视

 

  蒂姆.费里斯说:“永远不要买报纸或在不必要的媒体上消费精力。”

 

  每个人一天的黄金时间是有限的,要学会适度拒绝。想要保证每天工作有价值产出,至少要保证一段时间内你的精力是充沛且集中的。

 

  遇到临时事情,问自己一个问题:

 

  哪一项活动,如果每天坚持做,能够让我现在扮演的角色取得成功?

 

  达芬奇说:“简单是复杂的最高境界。”

 

  工作也是如此,做好一件事,比什么事都去做一点要强N倍。

 

  【工作场景】如何保持每天新鲜信息的增量? 方法:“第二大脑”法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容易使人疲乏无趣,如何保持一定的信息增量?书里说到了一个建议,“第二大脑”法。

 

  人的大脑不擅长存储信息、保持专注或同时分析多个项目和行动框架。与此同时,很多信息与想法随时迎面而来,想法无处不在,怎么办?

 

  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信息捕捉器”,把灵感创意想法都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内容整理收集,进行随时动态的存储管理,相当于你的“第二大脑”。

 

  值得注意的一点,学会寻找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

 

  彼得.德鲁克说:“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我们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注意细节,还要学会寻找联系。”

 

  更多的职场人,已经属于知识型工作者,都是通过信息来增加或创造价值的。区别不过在于所处的岗位不同,流程阶段有所差异而已。

 

  信息渠道:手机、专业app、笔纸、对话、会议、社交、媒体。

 

  三、看完这本,接下来我的实践成长计划

 

  ①设定自己的关键能量时刻

 

  a.坚持身体锻炼,如每周3次的晨跑(夜跑),在运动中保持充沛精力。

 

  b.每天9:30-11:30 15:00-17:00,为个人的高产能量时段,要充分利用。

 

  c.劳逸结合,工作日的30分钟午休时标配,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②设定自己的优质思考时间

 

  a.早起后的黄金一小时,独处思考、内容创作、规划总结。

 

  b.睡前半小时,简要回顾一天的工作生活场景,自省反思。

 

  ③设定自己的批量信息处理

 

  a.早上8:45坐在办公室里,批量编排当日工作事项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

 

  b.午休时段,进行部门间的走动闲聊,增进工作情感的交流促进。

 

  c.下班途中,集中这块时间,自我放松刷刷朋友圈,看看大家的动态。

 

 

  威尔.杜兰特说:“年轻时,我追求自由。年老时,我追求秩序。我最大的发现就是,自由源于秩序。”

 

  其实,职场里的种种高效,也源于秩序。

 

  此时此刻,问问自己,该从哪里开始?

 

  行动!

上一篇:当“在岗培训”遇上“结构化”:释放工作环境中员工的专业能力! 下一篇:培养管理时间的习惯:4张重要而有效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