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中高层领导力开发系统

  还有什么管理类课程可以引进


  秋去冬来,转眼又是一年。企业培训管理者又开始忙碌地奔波于各个业务部门,发问卷、做访谈、写计划,思考明年的培训重点和方向是什么,到哪里整合相匹配的培训资源。仔细盘算一下,企业会对哪些培训项目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升可谓首当其冲。近日,一家企业的培训负责人就管理人员培训的问题向我诉苦,苦恼明年这个项目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公司大部分管理者由内部提拔,流失率较低,市场上能引进的管理类课程他们基本都听过了;二是这些学员对所学的管理技巧和工具耳熟而详,甚至倒背如流,但应用效果不佳;三是随着80后、90后进入中基层管理团队,他们厌烦了枯燥乏味的讲授式课堂,期望更多参与、互动和体验,这种诉求已经不是简单搞个案例研讨、做个小游戏能满足的了。


  十年前我们能听到哪些管理类课程


  譬如,沟通、执行力、激励、授权、辅导、团队建设等等。看看当下,你能从培训市场上找到哪些管理课程?貌似还是这些主题,顶多冠以诸如“互联网时代下”、“新生代”等紧追时代潮流的噱头,推陈出新罢了。管理大师说过,管理既是科学,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有工具可用;同时也是艺术,要靠个人磨砺和修炼,灵活变通。因此,只要熟悉有限的规律、方法和工具,再加上个人经验的无限发挥,一门管理课程就产生了。课程内容同质化、讲师水平参差不齐、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泛滥,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企业不知道再引进什么课程,以及效果不佳的原因。虽然其中也不乏少数的经典课程,但终究难免被鱼目混珠。


  未来的管理类课程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个人认为,管理中涉及“科学”那部分内容,如定义、原理、模型、方法、技巧、工具将被模块化,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学习技术,以在线学习、微课、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给学员,实现碎片化学习,无须在课堂上讲授。那“艺术”的部分怎么办?所谓管理的“艺术”,就是对“科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在复杂多变的管理情景中对各种管理理念、技巧、工具信手拈来,做到有效的组合,最终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管理“艺术”的提升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需要对学员进行训练,二是这种训练最好是模拟学员的实际管理情景,这种模式就是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由此可见,未来的管理类课程将会从在线学习和沙盘模拟两个方向分化和延伸,但同时也需要两个方向的完美组合。


  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的体验式学习系统


  模拟的主要目标是从活动体验中汲取适用的经验和实际的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情景中。在沙盘模拟的学习旅程中,将围绕体验(模拟活动)、分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内容(构建知识)、探索(日后如何在类似情境中应用所学?)、应用(将所学迁移至现实世界)五个步骤开展。

学习系统体验


  体验。以《思力佳探险队》为例,这门课程主要训练学员的决策与计划制定能力。3小时的体验活动模拟若干团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并需安全返回,得分最高的团队获得奖金。在出发以前,团队成员需收集并分析已知的信息(规则、地形、路线、天气的影响等),盘点各种资源和装备(氧气、现金及各种登山装备)、评估可能碰到的风险,制定团队目标并选择登山路线。登山过程中,每天天气变幻莫测,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资源的不断消耗,需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果断决策,顺利达成目标。当然,很多团队会死于登山途中。

思力佳探险队


  分析。活动体验结束后,老师将会引导学员回顾在登山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有的团队在登山的过程中氧气消耗完,健康指数降到标准值以下,导致团队任务失败。学员需要总结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有哪些?是没有购买足够的氧气,还是过程中的决策有问题?或者是对风险的预估不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员会将活动的体验与实际管理工作联系起来,或者将活动体验与曾经学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结合起来,瞬间豁然开朗。当然,也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需要讲师引导。

活动分析


  内容。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帮助学员重新梳理和构建知识,从体验中汲取实用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启动一项工作任务前,如何建立卓越的态度?要分析哪些可用信息、从哪里获取信息?如何高效地利用预算?如何衡量风险和计划?制定目标的原则?如何基于目标制定策略和行动计划?如何确保达成最佳结果?最后,帮助学员构建一个清晰的决策与计划制定的思维流程。

内容


  探索。探索阶段是引导学员制定行动和实施计划,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挑战性任务如何应用所学的内容?需要学员结合在“内容”阶段所学到的决策和计划制定的流程、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制定某项工作的决策和实施计划,促进所学内容能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迁移,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行动计划与应用


  应用。在这个阶段,学员需要将制定的行动与实施计划在工作中实践,将所学内容实现内化,提升决策与计划制定能力。学员上级或培训部门可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评估学员行为是否发生了转变。比如,做决策前是否广泛搜集了相关信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是否对风险进行了预测、做计划的思路是否更清晰,等等。


  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的优势和亮点

  •   思力佳的体验式学习系统一套系统高效、逻辑严谨的学习流程,活动体验与知识要点能有效衔接,比参加传统课堂培训虚席和保留的速度快四倍;
  •   学员的参与度、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   模拟活动与现实工作情景的相似度高,学习效果迁移比较容易;
  •   对于管理者技能训练和观念、态度的启发较传统的讲授式、案例研讨效果更佳显著;
  •   应用范围较广,除了开展学员的培训,还能应用于人才测评、团队建设等领域;
  •   模拟课程的设计是基于一个数学模型的计算,有严密的体验规则、活动道具和解读逻辑,课程被模仿和复制的可能性低,能保证课程品质。


  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的适用领域

  •   中高管领导力的开发。通过模拟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培训效果顺利迁移;
  •   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团队成员达成共识,打造高绩效团队;
  •   人才评估/测评。学员在体验的过程中将反应出真实的管理风格和特质,其评鉴效果信效度较高;
  •   公司活动。比如年会、季度或月度会议,将模拟课程嵌入会议流程中,能促进与会者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推动会议决策的迅速达成。


  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与传统沙盘模拟课程有何区别

 

      传统沙盘模拟课程更多偏向于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适合于制造型的企业。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生产、物流、财务等,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管理类沙盘模拟课程不涉及生产、财务等职能环节,偏重与通用管理和领导力能力提升,适合于各种行业。

上一篇:学习•项目•设计之三“一夫当关的运营设计” 下一篇:什么场景,哪些行业更适合导入MRT™在岗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