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忆的特点,讲师如何引导学员?

  记忆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

 

  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学习的保持指在学习之后的某一段时间内以教学中呈现的大致方式回忆出教材的能力;学习的迁移指的是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的提问或者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简言之,保持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而迁移不仅要求学生回忆,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东西。

 

  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记住教学内容时,与之相关的认知过程就是记忆,也包含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当然相关的知识可能是概念类知识,也可能是程序性知识。而把知识运用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回忆该知识对于有意义学习和问题解决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每个人一路成长的经历深刻的体会到,记忆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大程度的要轻松或者快速很多的。如果能够认识记忆在心理学角度,是怎样的一个发生过程,势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记忆的能力。而对于每一位老师,只有认识了记忆的过程,才能很好的设计你的教学过程,帮助学员更高效的学习。

 

  认识记忆发生的过程

 

  三级记忆模型(Arkinson & Shinffrin ,1968)很好的说明了记忆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阶段组成的,他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深入的来了解记忆的过程。记忆分存储和提取两个动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记不记得住和想不想得起两件事情。

 

  我们先说记不记得住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是靠我们的感官,也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身体。当客观刺激发生时,信息首先进入的是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例如,当人们在观看电影时,虽然呈现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这些画面看成是连续运动的,这就是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而这些我们感觉记忆不一定都会被我们注意到,其中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就消失了,也就发生了遗忘。

 

  举个例子,我们进入到一家餐厅,有的人注意到的是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很别致,有些人注意到的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味道很诱人,有些人关注到的是这家餐厅放着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有些人注意到的是这家餐厅的餐具的材质很好。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约为5秒~1分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信息当时记得了,但很快就忘记了。于是我们的大脑对短时记忆需要一系列的编码加工之后,才能让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才能不断的累计形成我们思维。没有被成功编码的短时记忆也就会被我们很快的遗忘掉。

 

  那么,哪些信息被编码的机会,或者被成功编码的机会更高呢,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信息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组块的信息,短时记忆还有一个特点是记忆容量只有7+2(Miller, 1956),但,有趣的是7+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汉字,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段文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的目的。如果信息很多,那么我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等的形式将信息归类分组,只要组块数量在7+2的范围,就容易记忆的;

 

  2、 重复的信息:复述的方法是对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收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比如我们记忆一个陌生的英文单词,多读几遍,或者多写几遍就会记住了;

 

  3、 深度加工的信息:找两位同学,请他们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给两位同学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相同的汉字15个,2秒钟一个汉字。其中一位同学的任务是判断这些汉字是否为左右结构的字,另一位同学的任务是解释这些汉字的意义。完成整个任务后,请两位同学回忆刚才看到的汉字,看谁回忆得多。显然是经过语义思考的,经过深度加工的同学记得多。

 

  但是记忆存储和记忆提取是两件事,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会被不同程度的遗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很多题看起来很熟悉,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因为我们记忆提取是线索提取的方式,如果这个记忆被编码的好,那么它被提取的线索很多,就容易被提取。如果编码的不好,提取的线索断掉了,就很难被想起来了。

 

  研究发现,对于长期记忆来说,有意编码的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所以,为了长时记忆能够成功被提取的几率更高,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多种方式,多通路的编码。比如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同时用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图像编码、语义编码。

 

  对于讲师的启示

 

  说了这么多,大家会觉得,这好像有点深奥跟麻烦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刚才的认知原理是我们未来能够在课堂上牵引学员跟着讲师思路走的绳子。那么荆瑞老师说说记忆的特点对我们讲师的启发。

 

  我们先看看短期记忆的特点,和给我们讲师的启示:

 

  1、信息存储的时间非常短,我们要不断的对内容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及时的重复和强化,信息流失的百分比就会低。还可以从多维度去强化,让它不断的重复和记忆。所以,我们在课程中要合理的设计小结和回顾的环节,可以采用测试、提问、总结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整个环节。

 

  2、短期记忆容量非常有限,给我们的启发:人一般能记得住的信息有个规律叫七加减二个单位。给我们的启示是,课程的内容量不能超出学员的认知负荷。另一个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内容开发成小模块,从而便于学员吸收。

 

  3、短期记忆中是进行有意识的认知,人都是选择性的注意。所以,我们可以在课程和某个章节开始的时候,设计吸引学员注意的环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我们再来可能看长时记忆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长时记忆具有两个无限的特点,一个是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长时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而,让长时记忆长久存储最好的做法就是多种方式的复述,其中最有效的复述方式时行动,就是你不光告诉学员知识是什么,你还要教会他怎么用,甚至让他实际操作一遍。举个例子,我最初做培训的时候是做销售培训的,而在销售培训中,最频繁的就是产品培训。我们做产品培训,步仅仅告诉他这个产品是什么,我们还得告诉他怎么卖,然后现场情境模拟一下,最后再来考一下。不同方式的多次重复,让课堂现场学员就能形成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信息编码的特点是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或者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将信息有效的输入到长时记忆。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在讲解一个新的知识时,如果能够将新的知识和学员过往已知知识之间形成联结,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是有助于学员形成长时记忆的。

 

  一张纸被折叠后,会留下一道痕迹;一个铁钉被磁铁吸引后,会被磁化;一粒石子掉进湖水,会泛起阵阵涟漪。所有自然界中的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都会留下痕迹。记忆就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大脑这快特殊的物质上留下的痕迹,只是,这个形式和内容都要复杂的多。

 

  对于大自然,对于科学,我们始终保持一个敬畏之心,不断探索和学习。本文的内容和理论是在学习以下几本专业书籍的基础上,做的探索和研究。

 

  1.《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主编

 

  2.《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甦、汪安胜

 

  3.《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丹】克努兹·伊列雷斯

 

  4.《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洛林·W·安德森等

上一篇: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企业 下一篇:培训管理者你知道如何做好做需求访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