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手段,让你的培训更受欢迎(上)

  记得小时候,特别容易上课打瞌睡,还常常跟小伙伴吐槽:“老师讲课太闷了,听不进去。“虽然知道打瞌睡会惹老师生气,也努力尝试保持清醒,但不知道为什么总会在半途中就睡了过去。

 

  等到自己作为培训讲师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学员玩手机的、打鼾的各得其乐,却是恨铁不成钢,恼怒学员不懂得把握自我提升的良机、浪费时间,却忽略了曾经的自己,也是上课睡觉党的一员。

 

  回过头来,换位思考看问题,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两个:

 

  1.课程太难,学员无法理解;

 

  2.课程太闷,想听却没法听进去。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让我们尝试站在学员的角度,来看以下两位培训师的课堂,哪一个会更加喜欢呢?

 

  A老师:

 

  课程满满的干货,PPT内容满满当当,老师全程苦口婆心讲授,逐字逐句解释重点知识内容,为了节省更多时间讲解内容,全程无互动单讲解。

 

  B老师:

 

  课程同样满满干货,但更多是提倡学员学练结合,学习过程中适当设置探讨、演练等环节,讲解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类比举例帮助理解。

 

  在座各位可能很多都会倾向选B老师,并非说A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是觉得B老师的做法或许会更受欢迎。那么,要做到像B老师那样更受欢迎,究竟具体要怎么规划和实施呢?

 

  聿行以为,关键词有三:有联系、有意思、有意义,能够让他们联系过往的经验知识,并且课程易懂好玩,知识可结合工作场景迅速转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员想听、爱听。

 

  如何做到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准备:

 

  训前学员分析

 

  1.学员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又可从年龄、学历、有无相关经验值三个方面分析。从这些方面分析将会有助于我们在训前就制定好培训的方向,奠定好实施的基石。

 

  年龄层面来看,年龄较轻的学员,学习能力是优于年纪大的学员,在记忆力、适应力方面也是更好的,并且在课堂当中相对地不易疲惫。但换个角度来看,年轻的学员更有个性,更追求课堂的活跃度、氛围,同时也容易用较为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先在内心评判老师与内容,一旦不合口味,这部分学员会拒绝后续的课程内容。

 

  从学历看,学历越高的学员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并且理解力也更高,对于知识理解的程度自然也会不一样,甚至于在知识储备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备课时,也需要了解不同学历层面的学员对于即将要培训的课程内容有怎样的知识储备,能接受怎样难度的培训。对于接受程度越低的学员,则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将课程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匹配,用类比、举例等方式将话说得更加简单易懂。

 

  从有无相关经验值来看,判断他们是否从事在相关岗位上,有多久的经验,假如是在岗位上从事了很久的老手,则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能力会很高;相应地,他们对课程的批判程度也会很高,所以最好将课程设定在某个具体需要被解决的工作场景中,减少说的占比。

 

  相反假如是从未在相关岗位上工作过,需要转岗或者对知识内容要有个基本、大概的了解,则需要在课程中通过“搭桥”的方式,匹配他们日常的生活,用举例、类比的方式去解释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这些内容知识对于他们工作的应用帮助。

 

  2.学习意愿度

 

  现在很多培训的时间都较长,学员也不乏被指定强制上课的,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学员的逆反心理,认为培训占用了正当工作时间的大有人在。所以在私下了解学习意愿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并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结合工作场景,学员为什么需要这堂课内容?

 

  他们会喜欢怎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方法?

 

  他们自己对于培训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程度?

 

  从胜任力、性格分析、培训结果导向这三个方面做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后续的教学互动、实践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同样也能更好地设想通过怎样的方式激发参训学员的内在动机,结合怎样的外在动机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

 

  3.课程深浅度

 

  课程的深浅度主要是由学员基本信息、课程时长共同决定的。假如在第一步分析学员基本信息时就了解到学员的基本能力较弱,且培训时长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聚焦课程内容,降低课程的难度。

 

  例如说销售人员技能培训,只有一小时上下的时间,且学员都是新入司没多久,过往无相关经验的新人情况下,就不能泛泛而谈地把所有销售流程通过言语全部介绍,无法唤起学员的共鸣。建议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聚焦课程内容,比如只讲如何识别客户/开拓客户,加强示范、演练和效果对比呈现。

 

 

  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在培训前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工作观察等方式,同时也能更好检验课题的定位是否正确,评判课程选取内容是否匹配学员的意愿度,评估内容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长内完成讲授等。若有偏差,在此时就能很好地进行修正,否则真正进入教学时再调整,难度就会高很多。

上一篇:三个小手段,让你的培训内容更受欢迎(下) 下一篇:完美授课遇上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