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从知道到做到——互动课堂练习设计

  最近我和一岁的女儿在玩,我教她把一个圈圈套到竖立的棍子上,我反复做了好几次,然后把圈圈给出她,大家能猜得到结果吗?她把圈子竖着拿,怎么也套不进去。这让我想起过往进行内训师培训时,在某些内训师身上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他们在讲授知识时,往往会遇到一个坑——讲完后发现学员若有所思,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千差万别。也就是说,学员对讲师所讲知识点已经了解,但暂时还做不到。如何让学员从知道到做到,这中间就需要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练习。

 

  我认为,设计好的课堂练习,作用有三方面。

  

 

  一是可以进行知识的转化,帮助学员从知道到做到;二是反馈,导师通过观察练习,可以感知学员学习的效果,以便进一步进行指导;三是增加互动,学生可以边学边练,避免讲师一言堂,加上一些互动、激励的小技巧,课堂气氛可以变得非常热烈。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可以了解到,知识从“知道”到“做到”,其实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知道、理解、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层“知道”,在这里我们设计的练习是帮助学员知道并记忆知识点,所以题目会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排序题。第二层是“理解”,这层我们需要设计建构类的练习,也就是把学员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来建构,这里会有情境式练习题、图片/视频纠错题、选择题、连线题等。第三层是“应用”,这里包括情境式练习、案例分析题、实操练习、角色扮演练习等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个知识点3+4=7。如果要帮助大家记住这个知识点,可以如何设计呢?比如说填空题,很简单,挖坑就可以,比如把3挖掉,几+4=7。连线题呢?也同样挖坑,排序题呢?这就非常有意思了,我们可以把这个知识的5个元素(3、+、4、=、7)分别打印出来,打乱后让学生进行排序,最后要呈现完整的3+4=7。大家可以想像,当学员在手忙脚地摆弄这些纸片的时候,是不是互动就出现了?

  

  

 

  我们再来看理解层,首先,什么是情境式练习?它就是把问题放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比如说舅舅拿来3个苹果,要再拿多少个苹果才能凑成7个苹果?把学习到的知识放到真实情境中,让原有经验与新知进行建构,这就是建构练习。再来看纠错题,3+5=8,无论学员回答对或错,请解释原因,讲师可以从解释当中就能感知学员是否理解了知识点。连线题呢?把答案等于7的连起来。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关于应用方面的练习。无论我们培训的是认知类、技能类、态度类的知识,最后我们都希望学员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当中,所以,在设计应用类的练习时,要接近于真实的情境,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情境式练习题?比如说一个安全意识的课题,在讲完相关的知识后,请找出投影图中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操作,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可以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运用。再来看案例练习,下图是一个学习同理心后的案例练习,案例练习与举案例最大的区别在于,案例教学是开放式的,没有答案,需要学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应用。最后我们来看角色扮演,这是在给定的情境当中,学员通过代入角色,把所学技能、方法运用出来,比如一位销售员面对一位懂车客户,如何完成销售全过程。

  

 

  讲完三种练习的设计,我们来看看如何增强互动感,这也是海鹏老师最喜欢的部分,一旦掌握,再干的“货”也能变得有趣。如果是记忆类和建构类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抢答或竞猜的方式,大家想一下,问题打出来,哪组举手快,就让他来回答,小组为了争夺最后的奖品,会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气氛是不是非常热烈!再来看案例分析,我们可以让学员俩俩讨论或小组讨论,还可以把互动放大,学员全班分享,或派代表进行跨组分享,还可以小组讨论后,请个别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再请学员进行点评。这样的课堂是否互动感特别强?!

 

  最后,我再用两个练习来回顾我们今天分享的要点。1、请问好的课堂练习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为了达到知道、理解、应用,我们分别需要设计的练习是?小伙伴们清晰了吗?

上一篇:培训人必须掌握的四个绩效改进模型 下一篇:培训亦如人生,知道去向,才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