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学院搭建中跳过的那些“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是每一个成功者的追求,因此校长就变成了一个自带光圈的称谓,在企业内部干培训的组织,有的公司喜欢叫企业大学,有的叫学院,有的叫人才发展中心,但不约而同的是校长/院长肯定不是培训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企业的负责人。所以在2010年后很多企业热衷于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不同定位的学院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名片上印上副院长、校长立马就洋气起来了。不过十年后的今天,回看那些企业大学,发展依然强劲的缺少了很多。归根结底我认为跳的最大的一个坑就是“定位”问题。

 

定位会衍生出一些列的问题:为什么需要企业大学?是老板倡导发起的还是培训部门自己想扩大地盘?想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哪些?跟人力资源是什么关系?除过有块招牌和一点场地,企业会在培训专业技术上持续投入吗?这些问题都比较宏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认知下,因为定位的差异,会影响企业大学常见的6个方面,1、组织架构;2、服务范畴;3、产品设计;4、服务流程;5、师资培养;6、预算制定从而最终影响企业大学与公司高层和业务方的信任关系。

 

 

上图模型摘自《安迪曼2015—2016年行业研究报告》

 

首先看组织架构,一般企业大学从3—30人规模不等,个别巨无霸企业的大学团队更为庞大,你们公司是基于什么逻辑来设置人员架构的?常见的有三种结构:一种是端到端模式(如下图1)

 

 

上图模型摘自《安迪曼2015—2016年行业研究报告》

 

人少一点的大学,一个学院就一个人负责,刚好对应3-4个业务部门,实行联产包干制,对应学院的培训需求都需要这一个人来响应,从需求分析到课程安排、现场运营、物料协调基本上打全场,人多一点可能3-5人一个学院,当然还是这些活,优势在于各大学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业务上的快速响应,各个学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如果站在整个企业大学甚至整个企业的高度来看,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能力重置、资源浪费、管理复杂”。

 

第二种是集约式结构,是指企业大学在功能设计上把“学习与发展”和“学习资源与技术”做中央集权管理和资源整合使用;各大学院做各自相应的培训管理和执行。这两大功能模块集中服务于企业大学下属的各个学院(也在需要的情况下与下属公司或单位的培训部做一些对接和支持),听取各大学院的需求并为各大学院提供输出的成果。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资源集约化使用。

 

挑战是“学习与发展”和“学习资源与技术”两大功能模块必须有高度的专业能力、影响力和执行力。这种模式的弊端之一则是响应速度会比较慢,而且不见得能够非常贴合各大学院和业务条线的实际需求。

 

所以有时候业务部门不得不自己开小灶,设置一个培训岗,干点内部专业主题培训的组织工作。

 

 

第三种是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与企业方探讨的结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及时识别、判断、响应多变的培训需求,接近于做到 “随需而变”。它更趋向于是一个培训产品的设计团队,能够及时灵活的处理业务方的需求。培训负责人要做的就是与不同一二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准确解读和判断需求并给出初步解决建议,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活,需要既有培训专业技术还要有八面玲珑的交往技术。所以我们可以崇尚技术但是不要迷恋技术,钢铁直男一般都活不过前三集。

 

至于识别后分发给下面的项目团队,则相对偏专业技术一些,扎实做好培训产品设计和运营即可,共享教务和品牌宣传,放大培训的功效;

 

 

因此大家在发起筹建企业大学时就考虑清楚,你们的架构设置逻辑是什么?不要问我哪种架构最好,穿起来舒服的才是好鞋子!

 

第二重点思考一下服务范畴,目前全公司有多少人?哪些岗位层级的培养是大学主导的,哪些需求是业务部门自己搞定的?企业大学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边界在哪里?通常大学都会主抓领导力类的项目,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务正业。如果一味的只抓这些相对务虚的课题,甚至一些追着流行名词、玄而又玄的话题。那这个大学最终会脱实向虚,最终会被业务抛弃。

 

企业大学应该一手抓关键人才培养,一手抓学习技术输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关键人才培养界定了你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一定层级内的干部学院,大学是培训需求调研者、培训产品的设计者、培训项目的实施运营者,培训效果评估者,是需要大学来亲力亲为主导抓的。

 

 

但是一说到业务专业技术,都发愁了。总觉得自己没有干过业务、不懂业务,如果业务在强势的怼几次,就更没有自信了。实际上如果按照这个道理,那医生都需要得过很多病才能给你诊断,否则你会说“你都没得过这个病,你怎么能感受到我的痛苦,你怎么能治病呢?”但是医生是有方法论的,是有一整套的技术标准的,这就是我们干培训的需要掌握的学习技术,因为大学还要成为技术的输出者,利用专业的学习技术,协助业务方分析诊断问题、提出方案并推动方案落地也是大学的核心职责。

 

所以长期以来有些企业大学在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是缺失的,进而影响自己的服务范畴越来越窄,最后沦为课程买手,只能组织一些高大上的领导力课程了!

上一篇:在企业做评估的日子,真的太难了 下一篇:混合学习项目常见的五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