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个工具,开发课程再不烦恼

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学习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意识越来越强调,特别是近几年不断的接到“建企业大学”、“培养内部讲师”、“搭建课程体系”等等这样的声音,甚至有些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直接火速推动线上学习,微课的开发,搭建线上课程体系…等等,我想这都意味着中国企业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组织经验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到,在疫情的影响下64%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了动作,把企业学习拉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特别指出知识要战略化,加速改善员工推动业务和工作决策的智慧水平才不会掉队,才不会被多变的时代淘汰。

 

 

既然如此重要,我想所谓的组织文化沉淀和传承、企业发展中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萃取和应用……等等,绝对离不开科学、高效、灵活的方法,更离不开符合成人学习的设计套路,下面我就亲自实践的这套“敏捷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论核心精髓分享给大家。

 

 

敏捷(Agile),顾名思义高效、灵活,再加上安迪曼创始人崔连斌博士经过全球大量研究探索实践后,形成了“敏捷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论,这套方法也已经被中国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学习应用和实践,进一步验证了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一步:聚焦

 

 

 

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企业在内部课程开发的工作中,依然还是一开始就进入了内容的整理和PPT制作阶段了,这样做是有问题的,首先应该“聚焦”,比如:这个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收益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开发这个课程?通过这个课程后期的学习最终想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是否有衡量标准?这个课程面对什么样的群体?给谁学?学员当前的学习差距在哪?等等,这个都是在每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不聚焦,你的课程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失败。

 

第二步:开发

 

 

 

在开发萃取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方法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奏效?这个很关键,在“敏捷课程开发”方法里常用的“工作任务分析法”非常好用,通过工作职责对应课程主题,工作任务对应课程模块,子任务对应单元,操作步骤对应具体授课内容,这种方法最大程度的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萃取课程内容,非常实用、非常贴切员工所需。

 

当然还有“关键事件分析法”进行开发课程,一个情景对应一个模块,比如一门讲沟通的课程,对上级的沟通、下级的沟通、跨部门沟通都是典型的情景,也就是这门课程的模块。

 

 

 

最后一个是“主题分析法”进行开发课程,一个主题对应一个模块,比如企业文化的课程,发展历史、文化理念、经营战略等主题都是课程的模块。子主题对应课程的单元,比如文化理念中讲到使命、愿景、价值观等。

 

以上三种方法很经典,也很好用,截止目前国内有许多知名大中型企业使用过以上方法进行企业课程开发和组织经验的萃取,非常奏效也受到一致好评。

 

第三步:设计

 

对于设计,我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课程内容再好,也需要科学的“教学传递”,才会让听众更好的吸收。敏捷课程开发方法论科学的按照“加涅九步策略”,从内容建立关联、到激活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再到练习反馈、回顾总结、直到效果迁移,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会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吸收。所以教学策略的设计绝对不能少,即要教学逐个环节、同时还要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学员不同年龄的学习偏好。

 

其实,与此同时,通过每一个教学策略也在验证前面开发的每一个模块的课程内容是否可以有效的传递给学员交让学员吸收理解。

 

第四步:材料完善

 

学员手中一本专业的学习教材也是体现一个课程开发者的水平,比如封面设计、比如教材内容结构和逻辑、再比如强化的部分如何设计、技能练习的内容又该如何通过教材中进行表达等等,“敏捷课程开发方法论”告诉我们要写讲师版PPT、设计Word版学员材料、视频剪辑素材和文字案例收集等,要输出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材料,才算全部完成。

 

 

怎么样?以上四步是不是很给力、很流畅、也很敏捷,基于这样的一套方法,早在2018年我在华润电力北方区也做了真实的尝试,当时我们一共做了8天工作坊,30位内部优秀的骨干,开发出了120门精品新能源专业课程,覆盖了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电控、机械、通讯控制、集控、EHS(安健环)七大专业,最终形成《新能源风电员工学习发展手册》与专业序列相结合,促进了专业线条晋升发展员工学习路径,就是用了这一套“敏捷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论,课程整体的质量通过后期的验证再次证明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用,也得到了学员们一致好评和公司领导认可。

 

 

所以,我想说:“用好这个工具,开发课程再不烦恼”,当今时代正值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期,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任务更加艰巨,对于培训负责人也提出了组织经验萃取的迫切要求,我想“敏捷课程开发”是最简洁、最适合、也是最好用的一门技术,应该掌握。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企业的培训负责人都能快速应用,早一天为组织做好知识管理,体现自身价值。

上一篇:那些年能力建模踩过的“坑”! 下一篇:想让微课“开花结果”?你需要这份体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