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你是如何被别人拉开差距的?

  01

 

  阴冷的下雨天,晚上八点半,我从书店出来。

 

  刷完卡,刚坐上公交车没多久,车子就启动了。

 

  车内的玻璃窗上,都是满满的雾气,车外的世界完全被模糊化了。开了两站后,前排靠左侧的一位女士,估计是快抵达目的地,又不确定外面到哪儿了,于是用她的左手拿了张纸巾,在满是雾气的玻璃窗上来回擦了几下,眼前瞬间清晰明亮,幸运的是下一站就到她的目的地了,车子停稳后,她不慌不忙地下了车。

 

  02

 

  如果说那位女士因为偷懒,完全凭感觉去判断车子的行驶方位,结果会怎样?

 

  面对眼前满是雾气的玻璃窗,不及时去手动擦清,结果十有八九会因为判断失误而坐过站,影响到后面自己的行程。

  

 

 

  对,这件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儿,自己脑海中跳出了四个字——解锁思维。

 

  面临的冲突挑战→采取行动→解锁成功

 

  满是雾气的玻璃像是一道屏障,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现状冲突)

 

  用纸巾去擦玻璃的举措(打破边界)

 

  擦拭完毕后,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成功突破)。

 

  就是这么一个小举动,突然让我联想起那些项目管理的高手们,在执行中的节点跟进与管控。

  

 

  他们之所以越来越厉害,成为所在专业的顶尖人士,似乎一直都有在做这类解锁的动作。

 

  03

 

  解锁的动作?我们的成长发展,可大致分为两类路径:

 

  自我成长→遇到瓶颈→发现边界→全力突破→成功解锁→能力升级(如此循环)→顶尖高手

 

  自我成长→遇到瓶颈→发现边界→怨天尤人→停滞不前→能力退化(如此循环)→沦为平庸

  

 

 

  就像很多人小时候玩游戏一样,每当自己通关后,原本是阴影的那部分会自

 

  动亮起来,又可以开始新的征程了。每通过一关,图上的区域就会被解锁一部分,直至全部完成。

 

  让升级成为习惯,让习惯保持升级。

 

  地图上的每一块区域,需要一步步开拓。同样,成长中的我们也需要突破边界与自我进化。身边的那些厉害的人,似乎早已深谙其道。

 

  比如,我熟悉的一位在地方特有名气的大厨。

 

  半路出家,她所谓高超的厨艺绝非天生,更多的是后期的自我突破与技能解锁。

 

  起初,才入行那会儿,手艺不佳又是新人,邀请她炒菜的人少之又少。这位厨师怎么办?手艺要提升,自己得找出路。后来,想到一个方法,多去见识那些大神级厨师的菜品,从材料采购、品种搭配、品尝试吃、配菜技巧等等,都一门心思钻进去仔细琢磨,然后回到家里也没有闲着,研制配方,菜品制作,口味调试......实在不懂,就想方设法去请教高手,一次又一次,如此反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厨师最终手艺越来越好,街坊邻居赞叹不已,可又有几人知道这背后的辛酸呢?如村上春树说:“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

 

  到现在,身边的同行厨师,谁谁谁出了某一道新品,她还是一样,去关注琢磨研究,永远保持新鲜感,自我认识升级的脚步,从未停止。那些高手们,从来不会在专业提升上画地为牢,而是不断尝试开拓全新的边界环境,一步步解锁升级。

 

  平庸的人,并非在开始的时候平庸,而是他们一直平庸的过着,最终成了我们所说的平庸者。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思维的边界决定了成长的边界。

 

  04

 

  如果你想成为所在领域的高手,需要保持持续解锁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不断前进。”一直在进步的人,他们的意识很少会掉队。你解锁思维的边界在哪里,自己的可能性就在哪里。

  

 

 

  前段时间,听了白岩松老师的演讲,现在回想其实他的人生,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一直都在边界突破,自我解锁。

 

  20岁的时候容易活在明天,喜欢尝试,有多重可能性,充满各种奇思妙想。

 

  30岁的人生是减法,究竟要做什么?哪些东西是要抛掉的?这时候,要去做减法。

 

  40岁的人生感受是什么呢?困惑。干的这一切有价值吗?有意义吗?到底要什么?

 

  50岁最大的人生感受是什么呢?好奇。躺在自己取得的某种东西上,混到退休似乎可以。多跟自己聊天,去读很多的东西,给自己一些答案。

 

  请学会善待每一个今天,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正如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的“第二增长曲线”原理

  

 

  简单说,当你知道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查尔斯.汉迪是在一次旅行途中悟出这个道理的。他向一个当地人问路。当地人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叫Davy的酒吧,在离酒吧还有半里路的地方,往右转,就能到他要去的地方。在指路人离开之后他才明白过来,指路人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当他知道该从哪儿拐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个地方了。

 

  查尔斯.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才能缩小差距,炼成顶尖高手的解锁思维呢?

 

  05

 

  处处留心皆学问,接下来, 来说说高手们的解锁思维养成术:

 

  ①better思考法:能否再好一点点

 

  心理学里有个“替代效应”

 

  比如前面有两三条方法或路径的选择,都可以实现相似的目标结果,通常人们都会去选相对更轻松简单的那一个,在实际上,多数人都是习惯了用轻松省事儿的行为来取代更繁琐的行为。当你在舒适区呆久了,再想去跳出来,并非容易的事。

 

  厉害的人,喜欢不断自我突破,他们经常是反本能,也因此成为了不一样的人。

  

 

 

  比如说,在不同周期的学习工作结束时,进行如下的思考与确认,找寻一些自我成就感:

 

  A.今天跟昨天相比,有没有进行价值创造的内容?

 

  B.本周跟上周相比,有没有关键成果的实践输出?

 

  C.本月跟上月相比,有没有核心习惯的塑造养成?

 

  D.本季跟上季相比,有没有标志性的改变突破点?

 

  想变得应更好,请持续升级自己的认知,一个人的思维固化是尤为可怕,固化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②善于独处法:懂得节奏,是真高手

 

  想成为某个专业或领域里厉害的人,请学会留点时间,跟自己相处。快节奏的当下,大家都是各种忙忙忙,每天出门奔波无法停歇。

 

  在高手的世界里,多了一份有意识的独处时间。

 

  用来放空、冥想、思考、看书、锻炼、总结、休息......对,这就是身边的高手们怎么看上去,一个个总是活力满满的原因。

 

  在独处的时候,对标高手们的能力模型,解析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人和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孤单,而在于你如何面对自己的孤单。

 

  有时候多一点留白,才会遇见多一份精彩。

 

  ③日程管理法: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一种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生活,一种是漫无目的随处飘荡的生活,时间越长,差距越明显。

 

  整天忙着生存的人,其实早已丢掉了生活。

 

  尤其是职场里,最为明显。

 

  小张的一天,每天早晨到点闹钟响起,关掉继续再睡,时间快到了赶紧起床。出门赶着早高峰,去公司上班,习惯了在快到公司的路上,匆忙中解决自己的早餐(如果快迟到了,直接不吃)。总是在公司规定内准时打卡,没有例外。

 

  到了办公位,聊会天慢慢吞吞做着昨天没有完成的事儿,中午吃饭,下午也是做着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因为一切都太熟悉。到点打卡下班,离开公司的那一刻,是一天中最开心的。

 

  在晚高峰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到家,晚饭后,要么玩手机追剧,要么出门happy。到点了,累了困了,才去休息,一天就这么过去。

 

  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下,我在职场中常规的一天行程(学会清单化管理)。

 

  这即将远去的一年,匆匆忙忙,如眨眼之间。当然,我也努力过着充实的每一天(如下图所示,黑底白字为工作日行程,红底白字为节假日行程)。

  

 

 

  生活里没有特别的期待,自然就没有什么精彩。

 

  试着去留意吧!你留意过自己的么?体重、身形、发际线。你留意过自己身边的人么?家人、好友、同事。你留意过自己身边的高手么? 好好去留意自己的每一天,无论是学习工作或生活......

 

  ④技能拆分法:单个精进系列出品

  

 

 

  想成为业内的顶尖,这个能力你务必掌握。把专业技能进行梳理呈现,分阶段、有步骤、抓重点、下苦功,加以时日,得以绽放。

 

  飞轮效应

 

  就像一个巨大静止的飞轮,为了让它转动起来,开始你要用很大的劲儿,一次次一圈圈的反复去推,前期看上去都是毫无效果的努力,飞轮没有丝毫的转动。当达到临界点时,飞轮的惯性会自动成为动力,在那时候,你根本就不用花太大的劲儿,飞轮还是会快速转起来。

 

  所谓的高手都是从小白开始的,能力要点拆分完毕后,用看上去很笨的功夫,在每一点跟自己死磕,量变引起质变,终有大成。

 

  ⑤圈子互动法:同好之人的目睹耳闻

 

  当今职场上很多厉害的人,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去进行新的圈层或场景拓展,让自己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径,以应对未来发展的风险及未知性。

  

 

 

  时代在飞速发展,变化也随之而来。比如职场(竞争力)的坐标评价:

 

  过去:行业→企业→职业

 

  现在:圈子→能力→特色

 

  以前,我们碰面更多会问,你是做什么的(行业),在哪里上班(企业),什么岗位工种(职业)。现在,尤其是那些高手们,聊的更多的是你有没有在XX圈(边界),彼此的能力与影响范围,核心特色(竞争力)是啥等等。

 

  问问自己,现在有没有圈子?圈子的品质如何?举例说明,我自己的那些圈子:

 

  早起打卡圈、旅游攻略圈、写作大神圈、优秀作者圈、金牌讲师圈、粉丝交流圈、牛人读书圈、马拉松跑友圈等等。正是这一个个圈子,时刻鞭策自己,发现不足,预见未来的成长,清晰努力的方向。

 

  这一年时间,自己在不同圈内,坚持践行解锁思维,目睹了自己的系列成长:

 

  成为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

 

  全年跑步里程数700+公里

 

  体重达标在年初的计划范围内

 

  个人原创写作,累积码字20万+

 

  坚持早起(5:00-6:00)300天+

 

  受邀成为业内知名平台原创作家/特约通讯官

 

  走遍了祖国的30+城市,还出国两次(阿联酋和泰国)

 

  ......

 

  一个人的路,会走的比较辛苦。常跟比你眼界格局高的人去交流,学习对方的为人处世之道,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边界。进入同好高人的圈子,结果自然不凡。

 

  温馨提示,千万别忙着“混圈子”,先好好评估自己的实力,功夫不到家,先好好沉淀。

 

  06

 

  内容小结:

 

  (1)我们与那些高手们的差距在哪儿?

 

  欠缺解锁思维

 

  (2)具备解锁思维的建议?

 

  让升级成为习惯,让习惯保持升级。

 

  (3)解锁思维养成术?

 

  ① better思考法:能否再好一点点

 

  A.有没有进行价值创造的内容?

 

  B.有没有关键成果的实践输出?

 

  C.有没有核心习惯的塑造养成?

 

  D.有没有标志性的改变突破点?

 

  ② 善于独处法:懂得节奏,是真高手

 

  我懂的东西→我能做的事情→我的个性天赋

 

  ③ 日程管理法: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要学会清单化管理

 

  ④ 技能拆分法:单个精进系列出品

 

  A.分阶段

 

  B.看步骤

 

  C.抓重点

 

  ⑤ 圈子互动法:同好之人的目睹耳闻

 

  圈子→能力→特色

 

  郭德纲常说:“一个人活得明白不需要时间,但需要经历。”

 

  其实,想让自己成为顶尖高手,也是如此。解锁思维,也正是让我们多去体验和经历。

 

  岁末年初,你打算为自己的成长,做点什么呢?

 

  Tips

 

  (1)要想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

 

  (2)趁年轻,多折腾,混日子才是最辛苦的人生。

 

  (3)在重复的时间,进行不重复的实践,才会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下组织绩效的评估方法 下一篇: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现代企业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