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不是最佳的学习心态,而是……

  不少讲师开场时喜欢向学员提出要求:“请大家带着空杯心态,来积极参与这两天的内容…”


  试想,学员们在江(Zhi)湖(Chang)闯荡多年,好不容易往“杯子”里注入了许多实用的内容,甚至有些已经被大脑写进了颞叶,写进了长期记忆区域。请问如何将它“倒空”,留出空杯来装新的内容?555臣妾做不到啊!


  更何况,讲师/培训管理者所熟悉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里面指出: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所以,学习者是以原有认知为基础,去建构新的学习。


  面对学习这件事,最好的心态应该是:质疑且开放


  单纯的“质疑”心态者,考虑的是:

  •   (怀疑地)这是什么GUI?
  •   这跟我接触过的XX内容不一致?
  •   这内容能有用吗?我面临的情况比它复杂得多了。
  •   ……


  见到许多在学习中刷屏、走神、各干各事的行为,十有八九都是因为被这种心态和想法所拐跑,于是各种“学习无用论”“耽误我的宝贵时间”等等评判也在学习结束后接踵而来。


  单纯的“开放”心态者,考虑的是:

  •   (可能是兴奋地)这是什么新内容?
  •   来者不拒。
  •   哦耶,我又多学习了一个新内容。
  •   让我体验一下它的威力。
  •   ……


  相信各位看官身边不乏各种好学人士,TA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TA们勤奋异常,走路时听喜马拉雅、得道;吃饭时睡觉前看TED,网易公开课;周末上XX课程,XX认证。主题上五花八门,时间上分秒必争!


  但是,

  真正是刚需的有多少?

  真正听进去吸收进去的有多少?

  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多少?


  难怪到了年末,微信圈中大量的扎心文章刷屏 “知识付费时代,你今年支付了多少知识账单?”“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然而,两者的结合体:质疑且开放的心态,可以让学习更高效。因为这会让我们:

  •   对内容精挑细选
  •   对过程尊重且探索
  •   对结果有的放矢


  【诚挚邀请你带上近期的一个学习目标或内容,来阅读以下的文字,并且进行自我对话沟通】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和资源时,质疑且开放的心态会帮助我们精挑细选,直瞄靶心。

  •   我近期的目标或者想要实现的是什么?
  •   我现在需要什么,来帮助我达成目标?
  •   我为什么会考虑学习这个内容?
  •   XX内容在该领域里面是怎样的水平和状态?
  •   除了XX之外,我需要考察和筛选其他什么资源?
  •   筛选过程中,我最需要考虑的是哪几项因素?
  •   综合考虑,哪些内容是现在最优的选择?


  在选定内容进行学习时,质疑且开放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如雷达般广泛接收,并且像海绵般高效吸收。

  •   我暂时不确定这内容会带来什么,但是,我愿意全身心去投入参与!
  •   它是什么WHAT,有什么价值WHY,如何使用HOW?
  •   它跟我所熟悉的XX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差异点?关联之处?
  •   它跟我所熟悉的XX可以怎样结合起来,使得事半功倍?
  •   如果内容上做出怎样的调整,会更贴合我的需求?


  在学习结束后,质疑且开放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促使有的放矢,更落地执行。

  •   重新审视,这个内容跟最初想实现的目标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关联?
  •   我如何借助XX内容,来实现自己最初的目标?
  •   学习完毕后,我又发现了哪些新的机会,可以来实践它?
  •   这个内容多大程度上帮助我达成目标?我是否还需要考虑其他更多资源?


  在这样一个闭循环之后,你的学习成长之轮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所以,下次培训开场沟通学习原则时,推荐你跟学员们这样沟通: 在这段学习之旅中,邀请大家秉着“质疑且开放”的心态,也就是目前各位可能还不清楚这段学习旅程会带来什么,但是,各位承诺会全身心投入进来体验和参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最大化利用好这段学习之旅!

 


  祝各位学习愉快!

上一篇:TDF心得,要赢不一定靠“战争”,还可以靠合作 下一篇:颜色竟然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