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内训师这5大需求,如何建好内训师队伍?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委员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企业中

 

  90%的企业的领导者都会在“领导力培训项目”中担任内训师;

 

  30%的企业领导者会在“技术/业务培训项目”中担任内训师;

 

  70%的企业高管认为“由领导者担任内训师”对于员工发展及后备领导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60%的企业高管认为“由领导者担任内训师”对强化组织文化与沟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既然,内训师队伍以及内训师的价值得到企业的认可,那么如何让内训师队伍能够充满活力地持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这就不得不考虑内训师的激励机制,激励能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内训师需求的把握。

 

  有人说不懂心理学就别做培训,也有人说不懂分析人的天性就别做培训,那么作为内训师或者准内训师又有怎样的心理和动机呢?

 

  第一:金钱动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同样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付出劳动。通常情况下,企业根据授课时间、授课次数,讲师资历和参训学员培训效果评分情况评定内训师可享受的课酬标准。企业的内训师一般都是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的业务精英,他们为本职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为此在同级别的人中工资还是相对可观的,因此以钱作为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他们投入精力去做内训,但是有时钱不是他们主要追逐的东西。

 

  第二:权利动机。英国艾特玛托夫在《断头台》中这样写道:权利,权利,哪怕只有两个人的地方,那儿都有支配人的权利。最近在热播的《一出好戏》中,当黄渤发现在荒岛之外确实有人存在,但是他为了享受他在岛上所拥有的统领别人的权利,一度隐瞒大家,即使是在岛上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他也愿意。

 

  在企业中,钱对内训师的激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如果单纯地以钱作为鼓励,很难见到成效,因此很多公司把业务骨干经验的分享作为晋升和竞聘的评价维度,他们在承担了内训这个责任的同时企业也会给予相应的权利,比如,优先参加培训或参访学习的机会。鉴于为了职位的晋升或者资源优先获得,业务骨干必须担任某一两门课的内训师,把工作经验形成公司组织知识传承下去~

 

  第三:被尊重动机。马云被称为中国的“乔布斯”,正当壮年的他,在阿里集团即将上市前,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即使他退出了阿里,但他的影响力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代人,甚至是好几代人,就是这个伟大的商人,在他卸任公司董事的年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荣幸我是一个商人,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商业社会,但是很遗憾,这个世界商人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商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唯利是图的时代,我想我们跟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一样,我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这个社会。”

 

  公司中存在许多的“马云”,他们在公司干了几十年,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更需要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可,对这个人的认可,对这个人工作的认可,所以这类人很愿意担任内训师,但是需要在个人需求和公司需求之间构起桥梁,比如用制度勾起个人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培训当中。

 

  很多公司的内训师是被动的,领导要求你担任某门的课程,那就赶鸭子上架,必须做。还有一些公司是官网发布需求,谁愿意担任谁就报名,最后在报名的这些人中大范围地选出相对合适的人担任内训师,没有一个好的启动形式和选拔流程,这样就激发不起来一些业务骨干的心理动机,也就不会参与到内训师队伍中去。最好制定一套内训师的运营机制,让业务骨干能从中体会到自己是能力优秀的,经过严格的选拔选出来的并被大家认可的,他们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感觉,为了把这个感觉延续下去,自然而然他们会尽一切可能把培训做好。

 

  第四:自我实现的动机。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会转身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虽然说他的政治仕途不是很平坦,但是与他交涉的基本都是王宫贵胄,他们的思想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接手时,他转身投入到教育行业,借此来抒发并延续他的思想。刚刚卸任的马云下一步打算回归自己的本职,打算在教育行业和环保行业大展身手,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可以发现,当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发展的很好的时候,需要一个平台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下去,为公司甚至是人类的发展进步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达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内训师是在公司内部一个部门或一个领域的业务能手,他们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时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享受,追求自我实现,这时企业对内训师的激励,只需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体现对内训师的价值认可。

 

  做培训和做销售一样,是对人需求的解读,是对需求的契合,是对需求的互动。培训本来不难,难的是调动起培训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为培训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所以,抽时间去跟内训师聊聊,看看他们的诉求在哪里?

 

 

  基于以上,以下内训师激励方式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让视觉促动学员的心 下一篇:如何实现工作与学习融合,在岗带教与辅导